党媒联动丨新疆日报联动青海日报西藏特别报道:弘扬昆仑文化的时代价值
来源:雷竞技登录
发布时间:2025-03-24 20:03:46 在华夏大地的文化版图中,昆仑山脉宛如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具有突出的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挖掘、保护、研究、弘扬昆仑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新疆日报携手青海日报、西藏日报推出“弘扬昆仑文化的时代价值”联动报道,展现昆仑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呈现新时代新征程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自觉肩负赓续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昆仑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灵魂。自治区党委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深入推动文化润疆工作,新疆南疆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南疆现代文明培育,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工作主线,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慢慢地加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和田地区挖掘、传承和发展昆仑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和田是多元文化汇聚之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昆仑文化资源。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和田玉、和田地区出土的《仓颉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等文物,记录了中原与西域的密切往来,彰显文化交融;《史记·大宛列传》中汉武帝钦定昆仑的记载,凸显和田在昆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和田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承地和展现地之一。和田地区坚持把文化润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加强对昆仑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研究为基础,大力推进“三文”工作。立足传承和发展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古于阗佛教文化研究,支持新疆和田学院建设于阗学院、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于阗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昆仑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加大研究阐释力度,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联合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专家,深入挖掘昆仑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丰富内涵。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合作,邀请专家来和田研究历史背景和文化。举办昆仑科考、昆仑文化论坛等活动,有效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创作为关键,奋力攀登文艺高峰。鼓励文艺工作者以昆仑文化为灵感源泉,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丰富优质文化资源供给。谋划推出舞剧《昆仑谣》、纪录片《莽昆仑》等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文艺精品,从昆仑地理、昆仑神话、昆仑玉石等多重维度呈现昆仑文化的家国情怀。推出普及读物《昆仑之书》,多角度诠释昆仑神话。举办西游记主题交响音乐会及“山河起昆仑”书画展等,生动展示厚重的昆仑文化,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浸润群众。 以融合为载体,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新疆昆仑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利用VR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一批以昆仑文化为主题的网络宣传产品,举办“莽莽昆仑入画来”现场创作直播,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互动。谋划推进昆仑文化园、和田玉文化产业园建设,举办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用好“玉出昆冈”名片,振兴玉石产业。 以认同为目标,推动文化浸润。推进昆仑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将昆仑文化纳入思政课程,通过组织昆仑山景点景区参观、昆仑文化知识竞赛、昆仑经典诗词诵读等方式,让昆仑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坚持把昆仑文化作为“国旗下宣讲”的重要内容,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制作发布一批昆仑文化、昆仑山、昆仑标志物的宣传产品,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铸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昆仑文化,为实现和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昆仑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在先秦时期始见于中国古籍。千百年来,昆仑成为文人骚客争相吟诵的对象。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昆仑被赋予了多重内涵,映射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角度看,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被古人称为中华“龙脉之祖”。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这种将具体地貌抽象为几何形态的描述,实则是中华先民对昆仑山作为万山之巅的崇敬。先秦以来古籍所载的昆仑山不仅指在今新疆、青海、西藏境内,也有人认为应当指今绵延四川、甘肃两省的岷山山脉。颐和园中有一处昆仑石碑,碑身刻有乾隆御制诗。广西南宁市的一处关隘,至今仍保留着宋代的名称“昆仑关”。甚至唐代至明代古籍中,常把今印尼次大陆以东约东南亚一带,以及印度洋中若干岛屿称为“昆仑”。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昆仑已然成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多元地域文化中持续激活着“华夏同源”的集体记忆。 从中华传统神话体系看,昆仑神话作为中华神话体系的聚焦点,构成了中国神话最为精彩绚丽的篇章。周穆王、西王母、不死树、醴泉等神话意象,构建了中国古代先民对生命永恒的原始想象。 从古代先民对昆仑水系的集体记忆看,自先秦古籍中的“河出昆仑”,再到汉武帝将黄河的源头钦定为古代于阗的南山,“河出昆仑”这一“美丽的错误”,一直延续了上千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昆仑山是中华大地的“万山之宗”,在古人的意识中,自然而然就将黄河的源头追溯为昆仑山,由此形成了“昆仑—黄河—民族”的溯源体系,深刻揭示了古代先民对文明起源的孜孜追寻。 从中国道教文化看,昆仑山又被视为道教神山,是道教文化中贯通天人的至圣场所。在道教文化体系中,昆仑山超越了地理实体的范畴,升华为神圣地理标志,其中的文化意蕴深刻折射出中国古代先民在与自然界互动的过程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昆仑甚至被引入中国传统医学之中。《黄帝内经》《千金要方》等医学古籍中,记载了人体穴位有“昆仑穴”。显然,“昆仑穴”的命名是由于古人以昆仑山为“众山之巅”及“河水之源”而得名。这一命名可谓是中国古代“天人同构”哲学思想在医学领域的精妙展现。 昆仑从地理坐标到神话母体、从道教神山到中医符号,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昆仑文化,成为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文化基因和集体记忆。
青海多年来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紧紧依托黄河源、昆仑山与昆仑文化的特殊渊源,持续而深入地挖掘其特有的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巍巍昆仑与九曲黄河、滚滚长江、万里长城都是国家的象征、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青海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承地和展现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昆仑文化资源。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文化思想和习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提升青海昆仑文化品牌建设水平,使“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标识更加鲜明。 将昆仑文化传承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是做足昆仑文化文章,利用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释读昆仑文化,为解读青海区域文明演进路径提供参照,凸显昆仑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讲好昆仑文化故事,提升昆仑文化交流研讨和礼敬昆仑活动规格规模,创新主题、增加亮点、丰富内涵,不断提升昆仑文化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将昆仑文化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我们要将昆仑文化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从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等角度考虑打造昆仑文化品牌,将昆仑文化与山宗水源生态保护、讲好黄河故事等相结合,策划举办“论道昆仑山,拜水黄河源”等节庆活动,让三江源和昆仑文化成为代表青海地域文化的“双子星”。加强与省外相关地区的协同合作,与昆仑文化相关城市或地区签订文旅合作发展战略协议,促进服务升级、客源互动、线路延伸。 进一步加强对昆仑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利用重构。建立开放共享的昆仑文化资源数据平台,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全面搜集整理与昆仑文化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力量,调动各方参与,组成昆仑文化考察队,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考察,及时挖掘梳理和重点研究传播。引导学者积极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省社科基金等有关专项资金,以重点研究课题推动理论研究。通过敬拜昆仑、诗咏昆仑、书画昆仑、文创昆仑、游戏昆仑、研学昆仑、云游昆仑等,使昆仑文化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接续相传,不断扩大昆仑文化辐射圈。 推动“昆仑文化+”融合发展。将昆仑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故事,自然地理昆仑中的玉珠峰、玉虚峰自然景观及传说故事与动漫影视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扩大消费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挖掘昆仑文化中玉文化、石文化、水文化、山文化等文化元素,与寻根溯源、爱国教育、探险旅游、文化体验、游学科普、康体运动等深度融合,将格尔木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昆仑天街等整合为集观光、旅游、文创、民俗等功能于一体的昆仑文旅产业集群区、生态圈。在保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中融入底蕴深厚的昆仑文化元素,持续利用提升好昆仑玉品牌,改建优化昆仑玉文化产业集聚区。
在青藏高原的北缘,巍峨的昆仑山脉横亘天际,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天地之间。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峰,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作为青藏高原上的一名医生,我常常在巡诊途中仰望这座神圣的山脉,感受它那亘古不变的庄严与神秘。 昆仑山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诞生与成长,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记忆,是解读中华文明基因密码的关键所在。华夏人文共祖黄帝曾居住于此,留下“轩辕之丘”的地名;伏羲在此一带活跃;农神后稷曾潜身于此;颛顼作为黄帝之孙、楚人的先祖也曾在此经营。 这些神话并非简单的幻想,而是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理解的结晶。几千年来,昆仑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体现的天命观和大一统思想,蕴含的宇宙观、生命观和价值观,构成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谱。作为医生,我深深感受到这些古老文化智慧对生命理解的深刻性。 昆仑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生命的平衡与完整。在我的行医实践中,这种思想体现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强调人体与自然的统一性。 昆仑文化中的生命观具有独特的医学价值。它认为生命是天地精华的凝聚,强调精、气、神的统一。这种观念在传统医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指导着我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医疗实践。 昆仑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它教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种智慧在当今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原医生,我深深体会到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对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时代,昆仑文化展现出独特的现代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这种文化强调的包容性与和谐性,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 推动昆仑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当代人的责任。我们要在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等多种途径,让昆仑文化焕发时代光芒。我将继续在行医实践中阐发昆仑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守护高原人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
雷竞技登录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横山桥镇 |
备案号:苏ICP备15027314号-1 版权所有 © 2021 雷竞技登录 |
Designed by CZMANHAO.com !
|